一、3000米间歇跑训练计划?
以下是一个3000米间歇跑训练计划的建议:周一:恢复日- 跑步速度:慢跑- 距离:5公里- 重点:全身放松,恢复肌肉- 时间:30-40分钟周二:速度训练- 热身:慢跑1公里,拉伸- 间歇训练:8组400米间歇跑 - 训练建议:每一组400米的配速应该比目标比赛配速快5秒左右。每个间歇跑后,休息时间为间歇跑时间的一半。- 冷却:慢跑1公里,拉伸- 时间:整个训练时间约为1小时周三:恢复日- 跑步速度:慢跑- 距离:5公里- 重点:全身放松,恢复肌肉- 时间:30-40分钟周四:抗疲劳训练- 热身:慢跑1公里,拉伸- 间歇训练:4组800米间歇跑 - 训练建议:每一组800米的配速应该比目标比赛配速快10秒左右。每个间歇跑后,休息时间为间歇跑时间的一半。- 冷却:慢跑1公里,拉伸- 时间:整个训练时间约为1小时周五:恢复日- 跑步速度:慢跑- 距离:5公里- 重点:全身放松,恢复肌肉- 时间:30-40分钟周六:长距离训练- 热身:慢跑1公里,拉伸- 间歇训练:1组1500米间歇跑 - 训练建议:1500米的配速应该是目标比赛的配速。每个间歇跑后,休息时间为间歇跑时间的一半。- 冷却:慢跑1公里,拉伸- 时间:整个训练时间约为1小时-1小时30分钟周日:休息日- 完全休息,让身体恢复请注意,这仅仅是一个3000米间歇跑训练计划的示例,根据个人的体能状况和目标可以进行调整。如果你是初学者或受伤,请在进行任何训练前咨询专业教练或医生的意见。
二、马拉松间歇跑训练方法?
步骤1:热身,慢跑三到五分钟。
步骤2:实施间歇跑,每次进行130秒,快跑30秒、慢跑60秒、快跑30秒。
步骤3:注意姿势正常,避免运动损伤。
步骤4:放松,进行约10分钟的拉伸和放松。
总的来说,间歇跑训练法是一种既保证身体适应性,又能有效提高身体耐力和速度的训练方法。但是在实施时一定要注意姿势的规范化和逐步增加训练强度,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
三、马拉松训练间歇跑和节奏跑每个星期都要跑吗?
间歇跑和节奏跑是马拉松训练中常用的两种训练方法,它们可以帮助提高跑步速度和耐力。但是,是否每个星期都需要进行间歇跑和节奏跑,取决于个人的训练计划和目标。对于专业的马拉松运动员来说,通常需要进行高强度的间歇跑和节奏跑训练,以提高他们的速度和耐力。这些运动员可能会在每周的训练计划中安排多次间歇跑和节奏跑训练,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然而,对于业余的马拉松爱好者来说,每周进行间歇跑和节奏跑的次数可能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如果你的目标是提高跑步速度和耐力,那么每周进行 1-2 次间歇跑和节奏跑训练可能会有所帮助。但是,如果你的目标是完成一场马拉松比赛,那么你可能需要更加注重长距离的慢跑训练,而不是高强度的间歇跑和节奏跑训练。此外,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训练水平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个人情况来确定每周进行间歇跑和节奏跑的次数。如果你感到疲劳或身体不适,那么应该适当减少间歇跑和节奏跑的训练次数,以避免受伤或过度训练。总之,间歇跑和节奏跑是马拉松训练中非常重要的训练方法,但每周进行的次数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和目标进行调整。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建议咨询专业的跑步教练或医生,以确保训练计划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马拉松训练计划?
马拉松训练计划:
半程马拉松训练计划(初级):半程马拉松初级计划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即使是对于初跑者来说,完成第一周的任务也是不成问题的。周一和周五是休息日,周二至周四是短距离跑,周六是30~60分钟的交叉训练,作为周日长距离跑的前奏。在训练期间,你可以参加5公里比赛和10公里比赛来获取比赛经验。
半程马拉松训练计划(中级):相比初级半程马拉松训练计划,中级半程马拉松训练计划的难度有所增加,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周三的速度训练及周末跑量的增加。
全程马拉松训练计划(初级):这个计划关键部分在于周六的长距离跑。从第一周是10公里跑,逐渐发展到第15周的32公里,随后开始为准备全马比赛而减量。周一和周五休息,周二和周四轻松跑,周三次长距离跑,周六长距离跑,周日进行30-60分钟的交叉训练。在第8周进行一次半马测试比赛后,你就更有把握在全马比赛中获得成功了。
全程马拉松训练计划(中级一):中级全程马拉松训练有两个计划,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而中级与初级的区别就在于周末的连续训练,周六的马拉松配速跑及周日的长距离慢跑,中级计划有2次32公里跑。
全程马拉松训练计划(中级二):中级全程马拉松训练一与二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跑量的增加,虽然增加的不多,但是对于想要提高的跑者来说已经足够了,3个32公里跑,每周一做1小时的交叉训练。
五、间歇跑训练时间方法?
间歇跑的训练方法
间歇跑训练主要分三种,简单介绍一下:
1、短距离间歇训练
基本上距离控制在200~600米,心率维持在最大心率90%~95%,速度强度维持在平时慢跑速度的100%~130%,每组练习次数在4~5次,每次安排2~5组。在热身结束后开始进行训练,结束后等心率降低至正常状态再开始下一次训练。组与组的间歇时间为5~10分钟。
以某个人最大心率为200/分钟为例,平时慢跑速度为6分钟/公里,基本上训练要维持在180~190/分钟,配速提高到5分/公里左右(甚至更高)。训练一次结束后,等心率降低到120~130/分钟然后再一次训练,单组结束后休息。组与组之间的间歇时间应该维持一个慢跑的动作进行,而不应该是站立或者蹲下坐下休息。
短距离间歇跑主要是为了提高跑者的速度以及速度耐力(即长时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速度)。
2、中距离间歇跑
训练距离维持在500~2000米,心率维持在最大心率的80%~90%,速度强度维持在平时慢跑速度的90%~110%,重复次数在3~5次,组数为3~5组。间歇时间一般采用等时间间歇,心率恢复到130次/分钟,就进行下一次训练。
在中距离间歇跑中还分为高混氧代谢能力训练以及低混氧代谢能力训练,高混氧训练针对600~2000米的训练距离,而低混氧则是采用1000~3000米的.训练距离,训练方式基本上大同小异。
这种训练方法的主要作用是发展运动员的混氧代谢能力。
3、变换距离间歇训练
基本上采用不同距离以及不同速度来进行跑步,参考国外对此方法的训练模板,如下。 (300m快+300m快+400m中+300m快+300m快+400m中)×3~8组的训练手段,前两个300米大强度跑使体内的乳酸大量堆积,后面的中等强度的400米跑主要是快速消除体内堆积的乳酸。
变换距离训练法的特点是:内容丰富、实用性强,能有效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多项竞技能力。我们也可以根据训练中的情况进行调整,如果针对冲刺进行提高,也可以把最后400米的中等强度训练与前面的300米快速训练进行替换。
间歇跑是速度的源泉,但是间歇跑对于初级跑者还是相对难了一些,没有运动基础并不是很适用。间歇跑是通往高手的必经之路,通过这种训练我们才能有效提高成绩。
六、间歇跑训练方法?
我认为普通人的月跑量在100公里左右的,间歇跑的训练方法是,采用400米一组的训练科目,采用最快的配速跑一组,之间休息1-2分钟左右最好。
七、半程马拉松训练计划?
是专门为准备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而制定的训练计划。该计划一般分为六周,每周有不同的训练类型,包括慢跑、中速跑、快跑、距离跑、短跑和休息日。
在第一周开始之前,要进行一次全面的体能测试,以便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训练计划。在训练期间,应该保持一定的强度,并确保训练量持续增加。总之,半程马拉松训练计划可以帮助选手准备好参加比赛,为自己取得良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间歇跑训练一周几次?
间歇跑训练应该每周进行1-2两次即可,而且必须坚持进行,间隔期间进行一些轻松或者恢复性的跑步。
在速度和力量训练阶段结束之后,长距离间歇训练和节奏跑交替进行,两者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在哪些场地适合进行长距离间歇训练呢?
像800米的跑步距离,比较适合在跑道上进行。但一般情况下,每圈的距离大约400米。
九、100米间歇跑训练方法?
(1)原地模仿起跳练习。两脚前后站立,摆动腿在前稍屈膝,起跳腿在后,身体重心落在前脚上。动作开始时,摆动腿蹬地,起跳腿积极的由后向前迈步,模仿向下放脚的踏板动作,全脚掌滚动着地,随即缓冲和蹬伸起跳,同时两臂要配合双腿的动作积极摆动。要和身体各部分配合协调,起跳腿蹬伸迅速,摆动腿向前上方摆动积极,身体重心迅速跟上。
(2)在跑道上连续做缓跑三步或五步结合起跳的练习,用摆动腿落地。
(3)学习起跳后腾空步动作的练习。在跑道上助跑四至六步,起跳后完成腾空步动作。下落时以摆动腿落进沙坑,接着向前跑出。
(4)辅助练习。
①在离起跳标志2米左右处设置一个高约60~80厘米的跳箱,学生起跳后,摆动腿落地跳箱上。
②在沙坑边摆放一个低栏架(或拉一根高度约30~50厘米的横皮筋),短距离助跑后,起跳完成腾空步,摆动腿越过障碍物后下落沙坑并向前跑出。
③助跑起跳成腾空步,用头部触及前上方的悬挂物。
(5)短、中程距离助跑起跳练习。短程距离约8步,中程距离约为12步。助跑距离的估量方法可以用走步数折算。如:8步助跑跳远,助跑距离≈8(步)×2-2,量出后试跑1~2次,进行适当调整即可。此种练习,要求起跳快速,应有一定的腾起高度,尽量保持腾空步动作的时间。还应注意保持较固定的助跑起动方式,起跳时用力集中、协调。
(6)全程助跑起跳练习。此种练习首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确定自己全程助跑的距离。做法是:
学生在跑道上做40~50米的冲刺跑,测量出每个人发挥出最大速度的那一段距离,找出每次冲刺跑时起跳脚落地的足印,经若干次练习,即可大致确定符合自己实际的全程助跑距离,以此距离在跳远助跑道上进行助跑起跳练习,经适当调整后,全程助跑距离就可确定下来。用钢尺将此距离测量记录下来。以后便可按此距离进行全程助跑跳远。
全程助跑起跳练习,应注意助跑起动的方式和姿势要保持固定。助跑要快速、放松,跑直线、稳定而有节奏,起跳时要做到摆(摆臂和摆腿)、蹬(起跳腿蹬伸)、挺(挺胸)、拔(拔腰)、顶(顶头)诸方面协调一致,用力集中
十、500米间歇跑训练跑法?
1、短距离间歇训练
基本上距离控制在200~600米,心率维持在最大心率90%~95%,速度强度维持在平时慢跑速度的100%~130%,每组练习次数在4~5次,每次安排2~5组。在热身结束后开始进行训练,结束后等心率降低至正常状态再开始下一次训练。组与组的间歇时间为5~10分钟。
以某个人最大心率为200/分钟为例,平时慢跑速度为6分钟/公里,基本上训练要维持在180~190/分钟,配速提高到5分/公里左右(甚至更高)。训练一次结束后,等心率降低到120~130/分钟然后再一次训练,单组结束后休息。组与组之间的间歇时间应该维持一个慢跑的动作进行,而不应该是站立或者蹲下坐下休息。
短距离间歇跑主要是为了提高跑者的速度以及速度耐力(即长时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速度)。
2、中距离间歇跑
训练距离维持在500~2000米,心率维持在最大心率的80%~90%,速度强度维持在平时慢跑速度的90%~110%,重复次数在3~5次,组数为3~5组。间歇时间一般采用等时间间歇,心率恢复到130次/分钟,就进行下一次训练。
在中距离间歇跑中还分为高混氧代谢能力训练以及低混氧代谢能力训练,高混氧训练针对600~2000米的训练距离,而低混氧则是采用1000~3000米的训练距离,训练方式基本上大同小异。
这种训练方法的主要作用是发展运动员的混氧代谢能力。
3、变换距离间歇训练
基本上采用不同距离以及不同速度来进行跑步,参考国外对此方法的训练模板,如下。 (300m快+300m快+400m中+300m快+300m快+400m中)×3~8组的训练手段,前两个300米大强度跑使体内的乳酸大量堆积,后面的中等强度的400米跑主要是快速消除体内堆积的乳酸。
变换距离训练法的特点是:内容丰富、实用性强,能有效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多项竞技能力。我们也可以根据训练中的情况进行调整,如果针对冲刺进行提高,也可以把最后400米的中等强度训练与前面的300米快速训练进行替换。
间歇跑是速度的源泉,但是间歇跑对于初级跑者还是相对难了一些,没有运动基础并不是很适用。间歇跑是通往高手的必经之路,通过这种训练我们才能有效提高成绩。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