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马310什么级别?
全马310,即全程马拉松完赛时间为3小时10分钟。对应每公里配速为4分30秒。
对业余跑者来说这是相当出色的水准,算是大神级别的了。通常业余跑者全马完赛时间在3小时45分到4小时10分之间。310已经超越的绝大多数的跑者。
二、什么是耐力训练?什么是耐力训练?
耐力训练是一种以提高身体的耐力、增加心肺功能为目的的训练方式。该训练方法通常会通过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来逐步提高身体的心肺功能、肌肉耐力和持久力,从而达到增强肌肉系统、改善心肺功能、促进代谢等多项效果。
常见的耐力训练方式包括:长跑、游泳、骑行、划船、有氧健身操、爬山、跳绳、跳操等。
三、全马300训练计划?
以下是一份适用于全马跑步的300公里训练计划。这个计划是针对有一定跑步经验的跑者,希望提高他们的马拉松比赛成绩。
周一:跑步6公里
周二:跑步8公里
周三:跑步6公里,包括400米的间歇训练(2次)
周四:跑步12公里
周五:跑步8公里,包括短距离的加速训练(5次)
周六:跑步16公里
周日:休息
周一:跑步8公里
周二:跑步10公里,包括400米的间歇训练(3次)
周三:跑步8公里,包括长距离的加速训练(3次)
周四:跑步14公里
周五:跑步10公里
周六:跑步18公里
周日:休息
周一:跑步10公里,包括400米的间歇训练(4次)
周二:跑步12公里,包括长距离的加速训练(4次)
周三:跑步10公里
周四:跑步16公里,包括400米的间歇训练(5次)
周五:跑步12公里
周六:跑步20公里,包括长距离的加速训练(5次)
周日:休息
周一:跑步12公里
周二:跑步14公里,包括长距离的加速训练(6次)
周三:跑步12公里,包括400米的间歇训练(6次)
周四:跑步18公里
周五:跑步14公里,包括长距离的加速训练(7次)
周六:跑步22公里,包括400米的间歇训练(7次)
周日:休息
周一:跑步14公里
周二:跑步16公里,包括长距离的加速训练(8次)
周三:跑步14公里,包括400米的间歇训练(8次)
周四:跑步20公里
周五:跑步16公里,包括长距离的加速训练(9次)
周六:跑步24公里,包括400米的间歇训练(9次)
周日:休息
周一:跑步16公里
周二:跑步18公里,包括长距离的加速训练(10次)
周三:跑步16公里,包括400米的间歇训练(10次)
周四:跑步22公里
周五:跑步18公里,包括长距离的加速训练(11次)
周六:跑步26公里,包括400米的间歇训练(11次)
周日:休息
请注意,这个计划只是一个指导,具体训练还要根据个人的情况来进行调整。如果你感到过度劳累或不舒服,请停止训练并询问医生的意见。在比赛前,确保充分的恢复和休息,以确保准备充分,享受比赛。
四、全马250训练计划?
以下是一份全马(马拉松)250训练计划,适用于有一定跑步基础的人群:
周一:跑步+全身力量训练
热身10分钟
跑步:4公里,配速为5:30-6:00分钟/公里
全身力量训练:3组12个重量适中的深蹲、俯卧撑、仰卧起坐
周二:间歇训练+核心力量训练
热身10分钟
间歇训练:8个x400米,每个间歇之间慢跑200米,间歇配速为4:30-5:00分钟/公里
核心力量训练:3组30秒的木板支撑、30个仰卧起坐、30个卷腹
周三:跑步+舒展训练
热身10分钟
跑步:6公里,配速为5:30-6:00分钟/公里
舒展训练:拉伸腿部肌肉、臀部、腰部和腰腹肌
周四:长跑+全身力量训练
热身10分钟
跑步:10公里,配速为5:30-6:00分钟/公里
全身力量训练:3组12个重量适中的深蹲、俯卧撑、仰卧起坐
周五:间歇训练+核心力量训练
热身10分钟
间歇训练:10个x400米,每个间歇之间慢跑200米,间歇配速为4:30-5:00分钟/公里
核心力量训练:3组30秒的木板支撑、30个仰卧起坐、30个卷腹
周六:跑步+舒展训练
热身10分钟
跑步:8公里,配速为5:30-6:00分钟/公里
舒展训练:拉伸腿部肌肉、臀部、腰部和腰腹肌
周日:长跑+全身力量训练
热身10分钟
跑步:14公里,配速为5:30-6:00分钟/公里
全身力量训练:3组12个重量适中的深蹲、俯卧撑、仰卧起坐
注:每周训练量逐渐增加,长跑里程每周增加2公里,间歇训练的次数和间隔时间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此外,建议在训练期间合理安排饮食、睡眠和休息时间,以提高训练效果。
五、全马300训练口诀?
1、有 2、 全马300是一种身体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增强背部和腹部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提高跑步和其他运动的表现。其口诀为“3组,每组100个,第一组正常,第二组反向,第三组侧向”。这意味着每组都要做100个动作,第一组是正向的(面朝下),第二组是反向的(面朝上),第三组是侧向的(左右转身交替进行)。 3、除了全马300,还有其他许多身体训练方法,例如俯卧撑、仰卧起坐、抬腿等。需要适应自己的身体状况来选择训练方法,并且每次训练时要做好热身和放松,以避免受伤。
六、全马235训练计划?
通常需要至少16周的时间,建议根据自己的个人实际情况和目标进行合理调整。以下是一份基本的全马235训练计划:
周一:健身房练习(上下肢重量训练),跑步20分钟,瑜伽放松训练。
周二:全身连接训练,包括平板支撑、跨前踢腿等,跑步40分钟。
周三:间歇训练,包括加速5分、降速5分、加速5分等训练方式,跑步60分钟。
周四:健身房练习(上下肢重量训练),跑步30分钟。
周五:长距离跑步,跑步90分钟。
周六:休息或低强度活动(散步、骑行、游泳等)。
周日:长距离跑步,跑步120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在训练过程中应注意饮食、休息和饮水等问题。同时,如果出现体力不济、身体不适等情况,应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以保证身体健康和跑步效果。最后还需要提醒的是,跑步前一定要进行热身和拉伸,以避免因肌肉拉伤等问题导致的运动损伤。
七、如何训练耐力?
耐力性锻炼的方式有步行、健身跑、游泳、自行车、划船、登山及某些球类运动,也可因地制宜采用原地跑、跳绳、爬楼梯等方式。 耐力的提高是需要长期的坚持和训练才能提高的,跑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运动项目。下面根据跑步运动来说说怎么训练耐力。
跑步训练耐力的方法:
持续训练法:
这种训练总负荷量较大,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不少于30分钟) ,没有明显间歇,练习强度较小,比较恒定,负荷强度控制在平均心率一般控制在140~160次/分钟,优秀运动员可在160~170次/分钟。
间歇训练法:
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至少在5分钟以上,负荷强度中等(控制在平均心率的160次/分钟左右),当每组间歇时要求在运动员机体尚未完全恢复时就进入下一次练习,一般以心率下降至120次为确定间歇时间的依据。整个训练的持续时间至少保持30分钟以上。
训练耐力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下:
训练耐力要调整心理上的问题:
学会控制自己思考的快慢。在耐力的锻炼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让成功事半功倍,锻炼的过程中一步一步的让身体去适应,大脑的想法要尊重身体的感觉,不能用自己的意识去麻木自己的身体感受,避免受伤。
训练耐力要注意及时补水:
在进行任何耐力运动之前,你都需要确保自己身体里的水分充足。如果你在缺水状态下进行长时间的运动,不论是有氧还是无氧都会有可能造成肌肉抽筋,疲劳甚至是受伤,这是因为你的身体处于矿物质匮乏的状态,特别是钾元素和钠元素等电解质。
训练耐力期间饮食的问题:
运动的消耗要及时的补充糖原,除了运动前后以及平日里摄入大量碳水化合物,还要注意蛋白质的摄入。在耐力运动的过程中,肌肉同样会进入分解代谢状态,不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会导致肌肉白白流失,最后导致你的耐力运动成绩也大打折扣。
耐力训练前注意热身运动:
耐力训练前进行短暂的慢跑或是进行低强度的骑行、深蹲、箭步走、俯卧撑、开合跳以及动态平板支撑。运动前进行合理的动态热身,能够有效提升灵活度,并且降低受伤的几率。
扩展资料:
耐力性锻炼是:
指在一定强度下,在相当时间内(不少于15~20分钟)重复同一运动周期的运动,是一种增强呼吸、心血管功能和改善新陈代谢的锻炼方法,一般属于中等强度的训练,采用大肌群的练习,这种方法可取得较好的发展体力的效果。
耐力锻炼可分两种:
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有氧耐力运动包括长跑、游泳、登山等;无氧耐力运动包括爆发运动,如短跑、跳高、跳远等。爆发力较差的人应注意缩短运动距离。以长跑为例,可以从每天500米开始,逐渐过渡到800米、1000米等。
八、怎么训练耐力?
耐力性锻炼的方式有步行、健身跑、游泳、自行车、划船、登山及某些球类运动,也可因地制宜采用原地跑、跳绳、爬楼梯等方式。 耐力的提高是需要长期的坚持和训练才能提高的,跑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运动项目。下面根据跑步运动来说说怎么训练耐力。
跑步训练耐力的方法:
持续训练法:
这种训练总负荷量较大,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不少于30分钟) ,没有明显间歇,练习强度较小,比较恒定,负荷强度控制在平均心率一般控制在140~160次/分钟,优秀运动员可在160~170次/分钟。
间歇训练法:
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至少在5分钟以上,负荷强度中等(控制在平均心率的160次/分钟左右),当每组间歇时要求在运动员机体尚未完全恢复时就进入下一次练习,一般以心率下降至120次为确定间歇时间的依据。整个训练的持续时间至少保持30分钟以上。
训练耐力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下:
训练耐力要调整心理上的问题:
学会控制自己思考的快慢。在耐力的锻炼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让成功事半功倍,锻炼的过程中一步一步的让身体去适应,大脑的想法要尊重身体的感觉,不能用自己的意识去麻木自己的身体感受,避免受伤。
训练耐力要注意及时补水:
在进行任何耐力运动之前,你都需要确保自己身体里的水分充足。如果你在缺水状态下进行长时间的运动,不论是有氧还是无氧都会有可能造成肌肉抽筋,疲劳甚至是受伤,这是因为你的身体处于矿物质匮乏的状态,特别是钾元素和钠元素等电解质。
训练耐力期间饮食的问题:
运动的消耗要及时的补充糖原,除了运动前后以及平日里摄入大量碳水化合物,还要注意蛋白质的摄入。在耐力运动的过程中,肌肉同样会进入分解代谢状态,不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会导致肌肉白白流失,最后导致你的耐力运动成绩也大打折扣。
耐力训练前注意热身运动:
耐力训练前进行短暂的慢跑或是进行低强度的骑行、深蹲、箭步走、俯卧撑、开合跳以及动态平板支撑。运动前进行合理的动态热身,能够有效提升灵活度,并且降低受伤的几率。
扩展资料:
耐力性锻炼是:
指在一定强度下,在相当时间内(不少于15~20分钟)重复同一运动周期的运动,是一种增强呼吸、心血管功能和改善新陈代谢的锻炼方法,一般属于中等强度的训练,采用大肌群的练习,这种方法可取得较好的发展体力的效果。
耐力锻炼可分两种:
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有氧耐力运动包括长跑、游泳、登山等;无氧耐力运动包括爆发运动,如短跑、跳高、跳远等。爆发力较差的人应注意缩短运动距离。以长跑为例,可以从每天500米开始,逐渐过渡到800米、1000米等。
九、半马到全马要训练多久?
这个不一定的,要看个人的体能和身体素质。
跑习惯半马的跑者一般平时训练距离都不会超过22公里,而全马就需要30公里以上的训练量,且配速会比半马低一些。除了距离提升,对于跑姿、肌肉、耐力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跑者也要注意这方面的训练。我们可以根据跑半马的训练计划来做出自己的全程马拉松训练计划,先尝试跑两次,再慢慢调整。建议跑友们以周为单位制定一个长期的训练计划,每周跑3-5次,规律训练。每周保证一次LSD,至少一次速度练习,其他就轻松跑就可以了。
分配体能,提高效率
很多跑者都认为,真正的马拉松是从最后十公里开始的。这主要针对全马,在30公里以后,我们会遇到撞墙、崩溃等问题。所以我们才跑全马时要提高自己对速度的控制能力,严格按照配速前进,懂得如何分配自己的体能。在身体能支撑的情况下,跑的再远一点。还要学会补给和处理应急情况,比如跑步过程中什么时候补充能量胶,遇到撞墙的情况怎么办。
结伴而跑
一个人的长跑训练是孤独枯燥的,和小伙伴或者跑团一起训练,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而且彼此之间可以相互促进。
调整心态
半马和全马的另一个不同就是心态的不同。虽然开始跑全马时,你肯定已经参加了不止一次马拉松比赛,已经很熟悉怎么跑马拉松了,比第一次跑半马时心里会有底很多。但是由于全马更容易崩溃,因此肯定会紧张。不要紧张,第一次跑全马的话,不要过多的要求多么好,能保证顺利完赛就是一个突破了。
十、怎样可以训练耐力?
理的耐力训练往往需要你对不同“类型”的训练进行配比。
你需要做的是,规划好自己一周的运动总时间(排除休息)——我们将一周的总时间作为一个周期,在这个周期内,有氧运动占总时间多少比例、混氧运动占总时间多少比例、以及无氧运动占总时间多少,就引出了你的运动计划课表。*此文章由Stryd爱跑步首发,未经授权不要转载。
一、初级选手(或有氧基础差)
对于初级选手而言,你的有氧运动时间会占这个周期的85%及以上。而剩余的10%时间,将用于混氧和无氧。
我们以A同学为例:他有氧心率区间为120-140,混氧心率区间在为140-160,无氧心率区间160及以上;一周运动总时间约为6小时。
第一周,他规划自己有氧时间占90%以上,即该一周有氧运动的总时间为5.4小时;剩余10%用于混氧训练,即该一周混氧运动的总时间为0.6小时。
他可以如此操作:
第一天:有氧跑步1小时(此时有氧还剩下4.4小时,混氧还剩下0.6小时);
第二天:有氧跑先跑0.4小时,然后加速,让心率上升至混氧区间,然后运动0.2小时,然后再有氧跑0.5小时(此时有氧还剩下3.5小时,混氧还剩下0.4小时);
第三天:有氧跑先跑0.5小时,然后加速至混氧心率区间,运动0.4小时(此时有氧还剩下3小时,混氧时间已经用完);
第四天:基于昨天训练有点猛,休息一天;
第五天:有氧0.9小时(此时有氧还剩下2.2小时);
第六天:有氧1.3小时(此时有氧还剩下0.9小时);
第七天:室内核心、及拉伸0.8小时 (对,室内运动可以计算到有氧时间内)。
当在第二周的时候,如果该同学感觉不够跑,这个时候可以下调有氧的时间(但是还是要维持在85%以上),同时加入一些无氧跑。
需要说的是,每周的运动时间是可以浮动的。比如A同学第一周计划约为6小时,一周训练下来感觉状态良好,第二周可以设为6.2小时,第三周依上一周情况而定。
往往,四周以后(第四周或第五周),你需要把时间下调。比如第一周6小时。第二周6.2小时,第三周6.2小时,第四周6.3小时,第五周6小时。而下调时间的这个周,你的有氧时间占比也较多——这周可以当做休息周。
当然训练还要依照你的身体状态来进行调整。
需要说明白的是,部分跑步爱好者可能无法忍受有氧区间,那么你也可以略微跑到混氧心率区间代替有氧,同时需要做好核心训练,并在跑步的时候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
二、进阶选手
你突然发现自己跑步稳定不少,跑多远好像也不累,这个时候算是一个信号。此时你的有氧能力可能已经赶上你的速度能力,你需要开始训练速度了。
这个时候,有氧占比可以下调到70%左右,部分勇士可以调整到60%;同时在平时一些室内练习中,你要将训练重点放在核心训练和力量训练当中。
需要说的是,当你身体极度疲劳时,你可以休息。同时将该周调为休息周。
更需要说的是,调整周有氧占比依然可以占到80%甚至更多。
这个时候,你可能还需要更多的装备,比如Stryd跑步功率计,可以找我。
三、业余专业
这个时候你已经达到“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了;这个时候的时间配比自然要从你自身出发。有一个核心的观点是:
缺啥补啥。有氧差补有氧、速度差补速度。
好了说了这么多,有氧区间、混氧区间、无氧区间怎么划分呢?这个内容我在文章《有氧区间如何计算》已经提及。需要说的是,该文章似乎有些繁琐,从而令人理解起来较为费力,我已经重新编辑,请大家查看文章《何划分运动区间》
不管怎样,训练需要看心率区间,若你需要心率带找我;若你的心率带不准了(尤其Polar用户),找我换带子。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