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种植红薯全套技术视频教程?

93 2024-01-17 22:05 admin

一、种植红薯全套技术视频教程?

备耕

1)深耕

土壤板结会造成甘薯生长缓慢,就算多施肥料也难增产。深耕能加深活土层,疏松熟化土壤,增强土壤养分分解,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改善土壤透气性,有利于茎叶生长和根系向深层发展,从而提高甘薯产量。

对土壤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较高,或表土黏厚的应深翻,但一般不要超过40厘米,过度深翻反而容易招致减产。一般深耕30厘米比浅耕15厘米增产20%左右。宜在晴天深耕,切忌在土壤粘湿时耕作,以免造成泥土紧实。深翻要结合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2)起垄

甘薯主要是起垄种植,垄作优点是,比平作栽培增加地表面积,增大受光面积,增加土体与大气的交界面,昼夜温差大,且有利于田间降湿排水。在起垄时要尽量保持垄距一致,如宽窄不匀会造成邻近的植株间获得的营养不同,造成优势植株过分营养生长,而弱势植株可能得不到充分的阳光及养分,生长不匀影响产量。

海南甘薯的起垄方式差异很大,各有优缺点,其中一种起垄方式是,起垄时,垄顶整平,有的在种植薯苗后,略在垄两边勾土垫高,中间做成沟形,这有利苗期淋水抗旱,也方便两边施肥,保水保肥好,在生长中后期方便逐渐多次盖土,防治象鼻虫。但要注意用此法种植甘薯时,一是容易插植薯苗过深,有深达10厘米的,二是后期盖土时,容易造成薯块覆土过深,当块根生长于垄心深层,处于板结贫瘠且水热和通风透气不良条件下,不利结薯和薯块膨大,造成低产。另外,就是多数垄距过宽,有些达1.5米,未能充分利用土地,因甘薯苗期长势慢,封行迟,也不利抗旱,且封行慢导致的除草工也多,另外,垄距过宽则每亩苗数少,不利获得高产。

一、育苗选苗

1、品种要纯

甘薯生产应尽量采用同一品种和种苗质量一致,当不同品种或优劣种苗混栽时,极易导致减产,这是目前南方甘薯低产劣质的主因之一。由于甘薯不同品种间和优劣种苗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前期生长旺盛,有的前期生长迟缓,有的品种耐肥,有的品种耐瘠,还有的品种蔓较长,有的品种蔓较短,那么,混栽后的部分植株获得优势,营养生长过盛,从而影响了另一部分弱势植株的生长,另外,有些优势植株的茎叶旺长,反而会导致薯块产量低于正常水平。一般情况下,就算两个高产品种混栽也会降低产量。

2、壮苗

要用壮苗,剔除弱苗,壮苗与弱苗的产量可相差20~30%。因为壮苗返苗快,成活率高,长出的根多、根壮,吸收养分能力强。要求薯苗粗壮,有顶尖,节间不太长,无病虫害症状。采苗时如乳汁多,表明薯苗营养较丰富,生活力较强,可作为诊断薯苗质量的指标之一。薯苗长度一般要达20~25厘米,具有六个展开叶较好,薯苗太长则带的叶片较多,蒸腾面积大,返苗迟,而苗太短,则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正常苗的长度,薯苗过长过短都不利高产。

培育壮苗必须采用薯块育苗,一般在插植前100天,选择大小适中(单薯重以200~300克为宜)、整齐均匀、无病虫、无伤口、薯块作种。先在1米宽的苗床排种育苗,当薯块长出的薯苗长度达25~30厘米时,即进行假植繁苗,并在假植苗节数达到6~10个节位时进行摘心打顶促分枝。在计划种植前5~8天薄施速效氮肥培育嫩苗壮苗,当薯苗长度达25~30厘米时,应及时采苗种植。强调剪采第一段嫩壮苗作种苗,剪苗时应留头部5厘米内的数个分枝,但不可留得过长,从新发苗,如此循环剪苗。

尽量使用第一段苗,切忌使用中段苗(第二、三段苗),主要原因是甘薯常常携带黑斑病、根腐病菌及线虫病等,薯块中携带的病原物会缓慢向薯芽顶部移动,而顶苗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薯苗携带病菌,原因是病原物的移动速度低于薯芽的生长速度,病原物大部分滞留在基部附近,上部薯苗带病的可能性比较小。有些地方如海南农民很少用薯块育苗,习惯用茎蔓多年连续繁苗,有的还用第二段苗,造成甘薯品种种性退化和产量下降,这是海南甘薯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选择好的育苗至关重要

1、甘薯脱毒育苗

脱毒甘薯是利用生物技术将甘薯内的病毒清除出来,并培育出无病毒的甘薯秧苗,恢复优良种性,提高产量和品质。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组培育苗”的技术,进行茎尖脱毒后繁育薯苗,主要措施包括试管苗快繁和土壤扦插嫩尖苗等。

2、灭菌杀虫

灭菌:主要目的是预防因病害而造成老小苗的发生。方法是采用40%多菌灵胶悬剂5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把薯苗基部6~8厘米段浸泡10~15分钟。杀虫:杀灭种苗虫源,可用乐果等杀虫剂先喷杀准备采苗的甘薯田地,种前,可用乐果500倍液浸甘薯藤的头部1-2分钟。

栽插

1、栽插时间

南方夏秋薯区,主要包括福建、江西、湖南三省的南部,广东和广西的北部,夏薯一般在5月间栽插,秋薯一般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栽插。南方秋冬薯区,包括海南全省,广东、广西、云南和台湾的南部,秋薯一般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栽插,而冬薯一般在11月栽插。 海南由于气候优越,全年可种,但以稻田冬种甘薯为佳,其优势在于:一是充分利用冬闲田,其时气候由热逐渐转凉,符合甘薯全生长期的要求,后期有利淀粉积累,且水旱轮作的土壤有利甘薯生长,减少病虫害,容易获得高产优质甘薯,二是由于反季节生产,鲜食甘薯可销往大陆和出口日韩等国。

最好选择阴天土壤不干不湿时进行,晴天气温高时宜于午后栽插。不宜在大雨后栽插甘薯,这易形成柴根。应待雨过天晴,土壤水分适宜时再栽。也不宜栽后灌水,栽后灌水或在大雨后栽插,成活率较高,但薯苗往往长时间长势不好,原因在于土壤呈现水分饱和状态,且土温偏冷,同时,土壤也变得比较紧实,土壤中的氧气含量减少,妨碍了根系发展,生长缓慢。久旱缺雨,则可考虑抗旱栽插,挖穴淋水,待水干后盖上薄土,栽苗后踩实,让根与土紧密接触,提早成活。如栽苗后才淋水,则需再覆干土在表面保湿。

2、合理密植

1)温棚培植

每亩插植2500~4000株,在一定密度内,一般产量随着密植程度提高而增加,而大中薯率随着密植程度提高而下降,如果是作为食用,不需要大薯,可适当密植,收获中小薯,容易销售。一般以垄宽1米,垄高25~35厘米,每亩插3300株左右最为适宜。要注意插植的株距一致,株距不匀,则容易造成靠在一起的两株成为弱势植株。

2)栽插方法

甘薯栽插方法较多,主要有以下5种栽插法,一般以水平栽插法为佳。

水平栽插法:苗长20~30厘米,栽苗入土各节分布在土面下5厘米左右深的浅土层。此法结薯条件基本一致,各节位大多能生根结薯,很少空节,结薯较多且均匀,适合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各地大面积高产田多采用此法。但其抗旱性较差,如遇高温干旱、土壤瘠薄等不良环境条件,则容易出现缺株或弱苗。此外,由于结薯数多,难于保证各个薯块都有充足营养,导致小薯多而影响产量。如是生产食用鲜薯,则小薯多反而好销。

斜插法:适于短苗栽插,苗长15~20厘米,栽苗入土10厘米左右,地上留苗5~10厘米,薯苗斜度为45度左右。特点是栽插简单,薯苗入土的上层节位结薯较多且大,下层节位结薯较少且小,结薯大小不太均匀。优点是抗旱性较好,成活率高,单株结薯少而集中,适宜山地和缺水源的旱地。可通过适当密植,加强肥水管理,争取薯大而获得高产。

船底形栽插法:苗的基部在浅土层内的2~3厘米,中部各节略深,在4~6厘米土层内。适于土质肥沃、土层深厚、水肥条件好的地块。由于入土节位多,具备水平插法和斜插法的优点。缺点是入土较深的节位,如管理不当或土质黏重等原因,易成空节不结薯,所以,注意中部节位不可插得过深,砂地可深些,黏土地应浅些。

直栽法:多用短苗直插土中,入土2~4个节位。优点是大薯率高,抗旱,缓苗快,适于山坡地和干旱瘠薄的地块。缺点是结薯数量少,应以密植保证产量。

压藤插法:将去顶的薯苗,全部压在土中,薯叶露出地表,栽好后,用土压实后浇水。优点是由于插前去尖,破坏了顶端优势,可使插条腋芽早发,节节萌芽分枝和生根结薯,由于茎多叶多,促进薯多薯大,而且不易徒长。缺点是抗旱性能差,费工,只宜小面积种植。

3、栽插注意事项

浅栽。由于土壤疏松、通气性良好、昼夜温差大的土层最有利于薯块的形成与膨大,因此,栽插时薯苗入土部位宜浅不宜深,在保证成活的前提下宜实行浅栽。浅栽深度在土壤湿润条件下以5~7厘米为宜,在旱地深栽也不宜超过8厘米。

但在阳光强烈且地旱的条件下,要注意如果过浅栽插,因地表干燥和蒸腾作用强烈,薯苗难长根,茎叶易枯干,导致缺苗,应考虑适当深栽等措施。增加薯苗入土节数。这有利于薯苗多发根,易成活,结薯多,产量高。入土节数应与栽插深浅相结合,入土节位要埋在利于块根形成的土层为好,因此以使用20~25厘米的短苗栽插为好,入土节数一般为4~6个。栽后保持薯苗直立。直立的薯苗茎叶不与地表接触,避免栽后因地表高温造成灼伤,从而形成弱苗或枯死苗。

干旱季节可用埋叶法栽插。埋土时,要将尽可能多的叶片埋入土中,埋叶法成活率高,返苗早,有利增产,由于甘薯的叶面积较大,通常需要较多的水分供其生长,特别是薯苗栽插后对水分需求较高。此时如果将大部分叶片暴露在土壤表面,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需要大量的水分供其生理调节,但刚栽插的薯苗没有根系,仅靠埋入土中的茎部难以吸收足够的水分,结果造成叶片与茎尖争水,茎尖呈现萎焉状态,返苗期向后推迟,严重时造成薯苗枯死。而将大部分叶片埋入湿土中可有效地解决薯苗的供水问题,叶片不仅不失水,还可从土壤中吸收水,保证茎尖能够尽快返青生长。

二、木门贴皮技术视频教程?

目前市场上有2种皮

1:不干胶

2:薄皮 不关是那样的皮 首先是你的门的预处理 :刮灰 (用调和漆和石膏配的放少量的水) 等灰干了 220以下的细砂纸打磨平整。去灰 。按需要将纸裁好(比你要的尺寸大1CM[注意纸上的木纹走向])薄皮纸过水。木工用白胶刷在要贴的门上 纸上要有水但不能多 两个人牵起纸轻放注意要1个人先放 然后用皮刮板向左右刮 排出空气 直到队友可以放手。

懂的人是说起来难 做起来简单 不懂的人的做起来难 说起来容易 建议你找个懂的人帮你 工价又不高

三、果树修剪技术视频教程怎样修剪果树?

果树种植、生长需要结合树种、品种、生长环境、培养方向等因素,先确定需要哪种树形,之后再制定树形培养方案,从小树开始一般需要3-5年才能形成基本骨架。目前能搜到的果树修剪技术,针对结果树的比较多,总体原则是解决树体、果园的通风透光效果,采用短截、回缩、疏除、缓放、造伤、改变生长方向等方法,来达到稳定树势、平衡树体生长的目的。果树每个生长时期,修剪的目的也不一样。幼树期,以快速扩大树冠为目的,结果初期,以控制树体生长为要求,盛果期之后,以平衡生长和结果的关系为关键,衰老期,以恢复树势为目的。总之,需要依据果树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修剪培养,延长果树的经济结果年限,做到优质、丰产、高效。

四、乒乓球技术分类?

  发球时有正反、长短、高低、转与不转、左右上下之分。以下将介绍这些不同分类的发球技术。  

1.正反之分所谓正反之分就是正手发球还是反手发球。正手发球的特点主要是可以借助腰部的力量使得球尽可能的得到最大限度的旋转,但球落点的变化有所欠缺,落点一般位于对方的反手位,发到反手位的主要目的在于限制对方直接抢攻。反手发球的特点主要是多变的落点,通过手腕还可以发出较强的类似于正手逆向发球旋转相同的旋转发球。  

2.长短之分在发球时应掌握长短之分,长球有利于发球抢攻,短球有利于台内控制。如果台内球较好则尽量使用发短球,反之则发长球。在发球时首先看好对方站位,若站位较远则尽量发短球,站位较近则宜发长球。  

3.高低之分高低之分主要是发球抛球的高度。抛球较高,球自由落体下降产生一定速度,当球拍触及球时,使得球与球拍的压力增大,从而可以发出速度较快、旋转较强的发球。除此之外高抛发球还可以扰乱对方接发球的节奏,在比赛中可以适当增加高抛发球。但高抛发球由于球在空中有一定的飞行时间,造成对方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所以为了突出发球的突然性可以使用较低的抛球动作发球,但抛球的高度应不低于16厘米。  

4.转与不转之分  乒乓球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其旋转,但由于发球时身体未能完全发力,使得发球的旋转未能达到极致,发球时若想得到较强的旋转,手腕的发力至关重要。如果说旋转强烈的发球可以使得对方吃发球,那么偶尔发些不转的发球可以使得己方获得更多的主动权。例如在比赛中一直发下旋,偶尔发个不转球会让对方回球冒高,这样可以直接使用扣杀回击。  

5.左右上下之分球的旋转有方向之分,常见的旋转有上旋、下旋、侧上旋、侧下旋、侧旋、逆向旋转、逆向侧上旋和逆向侧上旋之分。在发球时一定要注意发球旋转性质的变化,最难能可贵的是使用同一种发球动作可以发出不同性质的发球。若对方习惯使用搓球接发球则尽量使用上旋发球,若对方习惯直接起板应尽量发些强下旋或强侧下旋。

五、乒乓球快打技术?

所谓乒乓球快打技术,一般是指多依靠手指手腕的力量,动作很小,很突然,爆发力很强。而不是像正手攻球那样,要略略蹲身还要转体。

六、乒乓球刀削技术?

削球是防守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而且削球也是分为好几种的,不只是只有一种削球技术,而且作为乒乓球运动中很重要的一项技术,有很多爱好乒乓球的人都不会使用这项技术。

一、远削

特点:动作大,球速慢,弧线长,回球下旋。远削时,可通过旋转变化伺机反攻,落点好、弧线低能控制对方攻势或直接得分。

动作方法:正手远削时,左脚稍前,身体离台1米以外。上体稍向右转,重心放在右脚上。击球前,手臂向左前下方挥动,在下降期击球中下部,拍形稍后仰。触球刹那间前臂加速削击,同时手腕向下辅助用力。击球后,球拍随势前送,重心移到左脚。

反手远削时,右脚稍前,身体左转,手臂弯曲,球拍向左上方引至与肩同高,拍柄向下,重心放在左脚上。击球时,手臂向右前下方挥动,前臂与手腕加速用力削击来球,在下降期,击球中下部,拍形稍后仰。击球后,上体向右转动,球拍随势挥至身体右侧,重心移到右脚。

乒乓球削球技术有哪几种,动作要领是什么图1

二、近削

特点:动作较小,球速较快,前进力较强。近削逼角能使对手回球困难,从而伺机反攻或直接得分。

动作方法:正手近削时,左脚稍前,身体离台50厘米左右,上体稍向右转。击球时,手臂弯曲,把球拍引至与肩同高,拍形稍后仰。触球时,前臂用力向左前下方挥动,手腕配合下压,在上升后期或高点期,击球中部或中下部。

反手近削时,右脚稍前,手臂弯曲向左上引拍。击球时,前臂向右前下方挥动,手腕配合用力下压,在上升后期或高点期,击球中部或中下部。

三、削追身球

特点:对方来球直追身体,削球时需要向左、右让位,技术难度较大。

动作方法:正手削追身球时,来球在身体的中间偏右时,最好迅速往左方让位并用正手回接。当来球飞近身体时,右脚应向后退一步,身体迅速右转,重心放在后脚,腹部后收,手臂靠近身体,前臂向右上提。击球时,前臂和手腕向前下方用力,并配合外旋转动,使拍形后仰,将球削出。

反手削追身球,与正手大体相同,只是方向相反。

乒乓球削球技术有哪几种,动作要领是什么图2

四、削“突击球”

特点:削“突击球”时常处于被动防守阶段。尤其是对方在发球、搓球、吊短球、拉球后进行的突击,使前一板球与接突击球之间的差别很大,更增大了回削难度。削突击球又称“顶重板”,是削球运动员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术。

动作方法:正手削突击球时,视来球情况迅速以单步或跳步后退让位,收腹含胸,腰、髋右转,前臂迅速上提,将球拍引至身体右后上方。当来球跳至下降前期,拍面接近垂直,触球的中部或中下部,整个手臂从上向左下方用力压切。

反手削突击球与正手动作相同,但方向相反,引拍应特别强调快速。

五、削加转弧圈球

特点:击球时间晚、动作幅度大,应善于借助腰、膝力量,利用来球向上的反弹力制造适宜的回球弧线。

动作方法:正手削加转弧圈球,身体略向右转,手臂向右后上方引拍,前臂提起,球拍适当提高。当来球跳至下降前期,拍面接近垂直(甚至可略前倾),击球中部或中部偏下并摩擦。身体向左下方转动,上臂带动前臂向下用力为主。

反手削加转弧圈球与正手动作基本相同,方向相反。

七、乒乓球技术结构?

1

/11

拧:正手搓右侧旋技术。通常为直拍采用。介于搓和挑之间。

动作技术:球拍适当躺平,保持竖直状,接触球的中下部,向右侧中部摩擦,手腕先旋内,再旋外,整个运动轨迹,近似于左方的半圆弧。球落台后,会向右拐弯。使对方(右手)来不及侧身。

2

/11

劈:接短球时,发力搓对方底线长球。具有击球点高、力量大、球运行速度快的特点,常给对方非常顶的感觉,使其难以拉开手发力进攻。手上的动作是:在来球的高点期,接触球的中部,向中下部摩擦。在摩擦中最好给球适当的撞击力,以使球产生足够的手动速度。在击球过程中,版面稍竖起。以前臂为主,直接向前下方发力。体会手握菜刀导向左右两侧砍东西时的用力感觉。

3

/11

切:横板反手侧旋挡球。常用于对付弧圈球,近似于直板的反手推挤,属于辅助性的防守技术。具有较强的节奏变化和旋球变化的特点。可为防攻转换创造条件。

动作方法是:身体尽量离球台近一些,手臂靠近身体,这样手上的感觉比较容易控制。板球保持半侧面竖直,在来球的上升期或高点期,击球的左侧后中上部(以右手为例),向左侧前下部摩擦,手臂运动轨迹近似于向下侧斜的左侧半弧型,击出去的球带有左侧下旋。特别要注意的是,由于此项技术在击球时,作用力不通过球心,球向前的运动轨迹较慢,一旦对手适应这种节奏变化,就会有足够的时间腾出手来,给予进攻性很强的还击,造成自己的被动。所以在比赛中,这项技术不宜作为主要的进攻手段用得过于频繁,从而造成比赛战机的贻误。独家使用者孔令辉。

4

/11

挑:一种进攻台内短球的方法。按种类划分,属攻球技术。具有动作小,出手突然,主动意识强的特点。

动作要领是:在来球的高点期,击球中后侧部,向前上或前上侧方(根据挑球的线路而定)发力。击球时,以前臂发力为主,上臂适当靠近身体,重心略向前倾,这可增加手对球感觉的准确性.手腕的放松尤为重要。在练习时,要处理好摩擦和击打的关系。初学时,为了保证击球的准确性,可适当多一点摩擦,待水平有一定提高时,就可以增加击打的比重,以使球的速度更快,挑出的球质量更高。这也是目前在事实践中,人们常把此项技术称为“挑打”的原因。

5

/11

晃接:包括晃搓和晃挑。它是指侧身位用正手挑或搓左侧旋的方法,接左方台内短球,至对方反手底线长球的技术。特点是隐蔽性强,击球线路外撇,产生大角度回球,使对方不易发力上手抢攻。

6

/11

摆:台内快搓短球。由于力量较小,有些像平时人们轻轻摆放东西的感觉而得名。常有欲接发球中。具有击球时间早,出手速度快,球不出台的特点,使对手难于上手拉攻,较好地为下一板进攻创造机会。动作方法是:在来球的上升期,击球中下部,以向前下方发力为主,略带向侧的力量。击球时,手腕瞬间有一较小的制动动作,在自己发力的基础上,适当借对方来球的力量,在过网的前提下,可减少球向前平动的距离,摆出高质量的短球。注意:摆的动作一定要向下发力。即使来球下旋,也要调整拍型,向前下运动。这样摆过去的球,才会短而低。

7

/11

撕:是横板用反手近台快拉对方挑过来的上旋球技术。特点是击球时间早,动作快,突然性强,准确性较高。与普通快拉和快带区别在于撕更强调较早的击球时间和自己的主动发力。

8

/11

点:正手近台攻下旋球,是直板正胶运动员经常使用的技术。其用法和作用近似正手突击,但是比突击的力量小一些,准确性更容易把握。击球特点是:出手比较快,动作小,突然性强,如能配合较好的落点,常常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是直板正胶运动员上手争取主动的非常有效的技术。

动作方法是:站位靠近球台,向后引拍拉手不要过大,板面保持稍稍竖直,在来球的高点期击球的中部,以向前发力为主,略带向上摩擦,以制造能够保证球上台的弧线。随着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普遍适应直板正胶拉上旋,因此,增加“点打”的使用率势在必行。直板在打基础的初级阶段,在对付第一板下旋球时,可以练习“点打”为主,逐步过渡到与“点拉”相结合,以形成较熟练的动力定型,为今后能够与其它打法进行高水平的对抗打下基础。该技术的特点:和快摆结合能破对方发抢,降低对方第一板上手质量。

9

/11

敲:这是横板反手和直拍横打反面的技术。它是对付对方过来的弧线略高的弧圈球。类似生胶反手弹击,但回球速度要快得多且下沉。动作要领:站位中近台,上身正对台面,向后引拍不要过大,板面保持稍稍竖直,在来球的上升期击球的中部,以向前发力撞击为主,尽量不要摩擦,整个过程手腕和前臂一定充分紧张。身体向前倾,辅助发力。该动作最标准的横板使用者是马文革,他在数月前的克罗地亚公开赛上才熟练的掌握了并频繁的运用该技术。直拍横打反面的常使用该技术的是刘国梁。该技术的特点:1节奏变化大。2和拉冲结合旋转变化差异大。3。回球下沉,对方拉接易下网。

10

/11

拍:这是横板和直拍正手攻打弧线略高的弧圈的技术。类似正胶快杀弧圈球,但回球速度要快得多。属于搏杀类技术。动作特点:整个动作发力突然且距离短快狠,手腕固定,以撞击为主,集中发力攻打来球的上升期,有类似快打感觉。在比赛中能较为熟练的掌握并频繁的运用该技术的横板使用者是盖亭和庄志渊,直拍的使用者是金泽珠。该技术的特点:1节奏变化大。2和拉冲结合旋转变化差异大。

11

/11

​抹:类似滑板和带的综合技术。其中最常用的一种是,横板在回接反手位短球时,在球的上升期或高点期,接触来球的正面并向右上方摩擦,回到对方正手。要求动作突然且弧线低。该技术的特点:1带晃。2节奏变化,突然减力,造成对方原本已经迅速向后防御,突然回球变短且飘,够着拉后更加被动

八、乒乓球拎拉技术?

1.

脚步要灵活,看住来球的方向,拍子要内扣,脚下站稳,腹背乏力,尤其是台内。

2.

如果来球带有上旋,小臂自然向前挥出,手腕迅速转动向前摩擦,在来球的高点期击球。

3.

如果来球下旋比较转,肘部前顶,肩部放松,手腕内扣,手指要控制好板型,迎着来球。

4.

步法很重要,有时一直脚要吃入台内,才能保持动作协调,保证发力充分。

九、乒乓球推球技术?

快推

1、特点与运用:快推的特点是站位近,动作小,借力还击,速度快,线路变化多。适用于回击一般的拉球、推挡球和中等力量的攻球;在相持中能发挥回球速度快的优势,推压两大角或袭击对方空档,为自己的进攻创造条件。它是推挡球最常用的一项技术。

2、要点:

①击球前靠近身体,前臂适当后撤引起。

②在前臂向前推送的过程中,完成外旋动作。

③转腕动作不宜过大,关键是时机要恰当。

加力推

1、特点与运用:回球力量重,速度快,击球点较高,充分发挥手臂的推压力量。比赛中运用加力推可迫使对方离台,陷于被动局面(如侧身正手攻前一板,加力推底线或大角度),与减力挡搭配使用,能有效地调动对方,获得主动。它适用于对付速度较慢、旋转较弱的上旋球或力量较轻、着台后弹起比网稍高的来球。

十、乒乓球抽拧技术?

1.脚步要灵活,看住来球的方向,拍子要内扣,脚下站稳,腹背乏力,尤其是台内,...

2.如果来球带有上旋,小臂自然向前挥出,手腕迅速转动向前摩擦,在来球的高点期击球。

3.如果来球下旋比较转,肘部前顶,肩部放松,手腕内扣,手指要控制好板型,迎着来球,...

4.步法很重要,有时一直脚要吃入台内,才能保持动作协调,保证发力充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