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太极一共分几派?

131 2024-01-22 14:36 admin

传统上,太极门派有六大门派:一、陈式太极拳 二、赵堡太极拳 三、杨式太极拳 四、武式太极拳 五、吴式太极拳 六、孙式太极拳

上边是一个粗放、笼统的划分,事实上太极门派远远不止这些,下面具体介绍下太极门派有哪些,以及相互的关系。

太极拳享誉中外,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能够调动全身八成肌肉参与的高级拳种,与形意拳和八卦掌并称中国三大内家拳。

太极拳兴盛于清朝乾隆年间,其源头一直存在争议(注1),从可考史料来划分,太极拳分为三大系——陈式太极、赵堡太极和武当太极。

其主要门派有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赵堡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郑子太极拳、李式太极拳、自然太极门等,这些主流之下还有很多分支比如郑式、常式、吴图大架、莫式等等。

—陈式太极—

可以说陈式太极拳是主流中的主流,现在大多数太极拳门派都都与陈式太极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陈式太极根在河北温县陈家沟,创拳祖师是陈王廷。

他集长拳、炮拳及红拳之菁华而创拳,后人在其基础上衍生出丰富的武术套路,主要有大、小架之分,及新、老架之别。

太极老架一路缠丝为柔拳,二路炮捶为刚拳,最有代表性。

—杨式太极—

杨露禅

可以说古太极拳最出名的人物就两位:一位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张三丰(峰),另一位便是杨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杨露禅了,一路绵拳打遍京师无敌手的“杨无敌”。

自将太极拳带进京城,太极拳从地方拳种拔高到名满天下的名拳,在太极拳发展普及的贡献上,杨露禅功不可没。

杨露禅师承陈长兴(陈家沟十四世),拳路经过他的变革动作松柔,非常适合入门者和体弱者学习,目前流行最广的24式太极拳便是杨式太极拳延伸出的拳路。

民国武侠北派大家白羽的《偷拳》讲的就是杨露禅(注2)。

—赵堡太极—

客观上来说,赵堡太极脉系绵薄,这与祖训“拳不出村(温县赵堡)”的规矩有关,之所以放在前边是因为赵堡太极的祖师——蒋发。

蒋发生平不详,充满争议,但却是太极拳系无法避开的重要人物。有说他是陈长兴的祖师(杨、吴、武、孙、李及赵堡),有说他是陈王廷的弟子(陈照丕,陈家沟第十八世)。

赵堡太极拳式以“立圆”为特色,要求手、身、腿一动皆动,如春水融冰柔蓄刚发。下分四支代理架(和兆元)、腾挪架(李作智)、领落架(张敬芝)、忽雷架(李景延)。

—和式太极—

和式太极拳便是赵堡的一支,开门祖师和兆元,师承陈清平(陈氏十五世)轻灵圆活,势如滑鱼,独树一帜。

既然和兆元学艺于陈家,为什么强调自己是赵堡太极一支呢?

因为和式太极认为陈清平是赵堡太极第七代传人。

—吴式太极—

吴式太极源于杨式太极,具体说吴式太极是从杨式小架拳路上创新出来的。祖师吴鉴泉,满族人,其父(吴全佑)学拳于杨露禅,得杨露禅“柔化”拳理,以紧凑、适中为特色。

吴式太极刀在太极器械中别具一格,用的是阔身鬼头大刀,刀身合一,以刀练劲。

尤其要特别说明的是吴式太极拳还有一个创新——吴家轮椅太极,此为吴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吴光宇所创,方便罹患腿疾或行动不便的人士健身。

技击秘传——吴全佑送别杨露禅,走了一程又一程,不忍惜别。杨露禅说了一句话:该说的都说了。记住,站住中定往开里打就行。

—武式太极—

武式太极源流上归宗赵堡太极(有记载是源于杨式太极,有争议),祖师是

武禹襄

,河北永年人(杨露禅同乡),其拳法特色是姿势紧凑,步法严格,最大特点是注重下盘的稳健,少有纵跳腾挪,到了第四代传人时干脆发展为脚不离地。

去年出了个新闻,传人居然去跟人武斗,祖宗都要踹棺材盖儿了,太极是“安天下”的学问,是研究形势、入世的工具,什么时候沦落为流氓斗殴的末流了?

简而言之,太极拳追求的是智力,高祖说的“宁斗智不斗力”的智!是“万人敌”的学问!是顺逆奔生的学问!练的是境界!练的是道理!

—孙式太极—

孙式太极的祖师是位武学天才,名叫孙福泉(字禄堂),学过八卦掌、练过形意拳,后来从武禹襄传人郝为真学得太极拳,三拳合一,成就孙式太极拳。

其拳路特色为以稳求胜,进跟退随,每当转身必用开合手,太极拳中含蕴八卦掌神韵,这也是孙拳又称“开合活步太极拳”原因。

—郑子太极—

祖师为郑曼青,学艺于杨澄甫(杨露禅孙)的杨家老架太极拳,任湖南省国术馆长时,为了普及武术强健国民体魄,开简化太极拳之先河,删减老架中重复招式,精简为三十七式。

郑曼青在众多武人中很特别,他是以儒家行世的,学武不是其主业,诗、书、画、中医和太极拳都是他的本事,人称“五绝老人”。

郑对太极拳推广建树颇多,比如说第一本英文太极拳著作便是他的手笔,他对太极拳从哲学、医学、科学角度进行阐述,为太极拳注入了新的活力。

—李式太极—

李式太极拳又称太极五星锤,祖师是李瑞东。

杨露禅在端王府教拳,收王府总管王兰亭为弟子,王兰亭与李瑞东等重新编排了五锤套路,创五星锤,李瑞东外号鼻子李,其拳路为春、夏、秋、冬四趟,刚柔相济,下盘动作多,打法骁勇,灵活多变别具一格,形成了新的太极拳流派。

他是河北武清人,此拳又称武清李式太极拳,在天津、北京流传颇广。

—武当太极—

因为是回答太极门派的问题,而武当太极拳只是武当派的一个拳种,构不成门派,但又不得不谈,先拉来一个武当自然太极门应题。

对自然太极门所知有限,暂略,重点谈谈武当太极。

古有张三丰(峰)夜梦真武大帝授拳的传说,所以武术界一直有“天下太极出武当”之说。

东风凭借力,太极传人经过张三丰,把太极拳源头上溯1500年(程灵洗太极功)。

尴尬的是,也许是武当派显世拳种侧重九宫太乙,太极拳一路十分寡淡,随着太极拳热,近十年武当太极才渐渐出现大众眼中。

据说“宁可失传,不可乱传”是武当派坚守规矩,太极拳于武当是一脉单传,故而武当太极被称为“秘传武当太极拳”,即使现在公开的拳法也是只传招式不传心法的。

武当太极的特色是“拳打卧牛之地”,与南派拳法颇为同路。拳法练形、练气、练神,注重桩功,内外双修,以静制动,从而心境恢宏,包容万物。

另外还有许多未能尽述的,比如杨式太极的支派——常式太极拳(常云阶)、董式太极(董英杰)、田式太极(田兆麟)、王兰亭太极拳(王兰亭)、府内派(富周)、老六路(汪永泉)、熊式太极拳(熊养和)高崇伦(高式太极)等等。墨迹两点,一太极拳是练心练气,不是打架斗殴用的(陈式和杨式在祖师爷那块就把技击功能拆除了),二关节不好或者年长者练高桩高架才科学硬道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